Maybe a Blog

《諾梁:死亡之海》成為韓國票房災難

  • 撰写语言: 韓国語
  • 基准国家: 所有国家country-flag
  • 娱乐

撰写: 2024-01-17

撰写: 2024-01-17 17:26

《鳴梁:死亡之海》(2023,Noryang: Deadly Sea)儘管在韓國票房首週賣出大量電影票,但在第二週卻表現不佳,預計甚至難以達到損益平衡點。**這部電影在首週累積觀影人次達到230萬人,但之後迅速失去市場佔有率,截至目前已進入第三週,累積觀影人次略超過400萬人。**

這部電影在韓國票房的失敗具有多重意義。首先,《鳴梁》是韓國影史票房最高的電影《鳴梁海戰》(The admiral: roaring current, 2014)的續集。韓國人口僅約5000萬,而《鳴梁海戰》僅在戲院上映就累積了1760萬名觀眾。若再考慮串流平台,則表示大多數韓國人都看過這系列的第一部電影。然而,第一部電影的觀眾中,甚至不到一半的人願意進戲院觀看續集。**

其次,這部電影以韓國最著名的戰爭英雄為題材,因此其票房失利可能出乎意料。這部電影系列追溯了16世紀韓國海軍將領「李舜臣」的歷程。他數度擊退由日本豐臣秀吉政權發動的侵略。日本武士軍隊曾佔領韓國首都漢城,但李舜臣的海軍切斷了日軍的物資補給線。這導致日軍無功而返,被迫撤出韓國。由於韓國在20世紀初遭到日本的殖民統治,李舜臣比其他戰爭英雄更具象徵意義。**然而,儘管這部電影描繪了李舜臣的最後一戰,但大多數觀眾卻避而遠之。**

注意劇透!(歷史事實本身就是劇透,但如果你不是韓國人,這可能會算劇透)

《諾梁:死亡之海》成為韓國票房災難

李舜臣三部曲的海報

平淡無奇的電影

《鳴梁:死亡之海》是由金漢民導演執導的「李舜臣三部曲」中,最缺乏令人印象深刻場面的電影。《鳴梁海戰》(2014)曾被批評情緒過於誇張,《韓山島》(2022)則被批評劇本欠佳。儘管如此,這些電影都擁有讓觀眾難以忘懷的經典場面。特別是金漢民導演在製作前兩部電影時,非常注重視覺效果。他研究了日本和韓國的中世紀武器,並思考如何呈現令人印象深刻的海戰,這些努力都反映在電影中。**

然而,《鳴梁》只是重複了前兩部電影中出現過的元素。這部電影的海戰場景比例遠超前兩部,但充斥著毫無新意的重複。電影前半段也未能熟練地刻畫主角的心理狀態。片中李舜臣(金允石飾)在戰爭中喪子,這段劇情並未提升電影的緊張感,反而容易讓觀眾昏昏欲睡。**

角色動機的失敗

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「露梁海戰」(1597),是李舜臣的艦隊攻擊準備返回日本的日軍的事件。了解中世紀戰爭的人會理解李舜臣為何要發動這場戰鬥。在中世紀,人們認為減少敵人的數量可以降低再次遭到入侵的可能性,而歷史上的李舜臣也的確抱持著這樣的想法。

然而,金漢民導演似乎忘記了觀眾是現代人,沒有解釋李舜臣為何必須持續戰鬥。被李舜臣的海上封鎖困住的日本大名強調「戰爭已經結束」,懇求李舜臣放行。但李舜臣卻冒著巨大風險,決意將他們全部消滅。儘管許多人因此喪生,李舜臣本人最終也中彈身亡,但電影卻完全沒有交代他的動機。

除了李舜臣之外,其他角色的行為也缺乏解釋。被李舜臣圍困的日本大名「小西行長」向另一位大名「島津義弘」求援。島津答應如果小西攻擊李舜臣的艦隊,他也會攻擊李舜臣。然而,在島津的艦隊被李舜臣徹底擊潰的過程中,小西卻完全沒有出現。電影中完全沒有解釋他為何不協助島津突破封鎖線。小西的救援行動本是這部電影的重要元素,卻在某個時刻突然消失,再也沒有出現。**

《諾梁:死亡之海》成為韓國票房災難

諾梁:死亡之海製作劇照

不斷更換的演員

金漢民導演的「李舜臣三部曲」每次都更換演員陣容。第一部由以《復仇者聯盟》(2004)聞名的崔岷植飾演李舜臣,第二部則由《分手的決心》(2022)的丁海寅飾演。導演解釋說,這是為了展現李舜臣的不同面向,但這部電影三部曲從未成功突顯或描繪出李舜臣的角色。**

這部電影是韓國觀眾在過去十年中與李舜臣告別的時刻。然而,李舜臣的演員再次更換,我們必須接受這個系列的結局,並適應新的李舜臣。而就在我們適應他的時候,他就會死去。

其他配角也換了演員,因此觀眾的第一反應不是感到欣喜,而是「他是誰?」。李舜臣的日本籍部下「俊佐」的死也毫無情感可言。俊佐是這部系列電影中唯一擁有完整故事的角色。然而,許多觀眾**可能** **連在他最後一刻都認不出他的臉。**

錯誤的上映時間和疲勞感

事實上,重複展現李舜臣並非一定會導致票房失敗。由於李舜臣的知名度,電視劇中已經多次以他為主角。然而,這部完成度不佳的電影卻採用了積極的宣傳策略,導致觀眾產生疲勞感。

2014年上映的《鳴梁海戰》雖然受到影評人的嚴厲批評,但憑藉李舜臣的知名度、戲院壟斷以及壓倒性的宣傳攻勢而取得成功。當時韓國戲院業界甚至連漫威影業的熱門電影《銀河守護隊》(2014)都無法獲得足夠的放映時段。**這種方式的票房成功已經超越了宣傳的範疇,變成了一種對觀眾的**「強迫」。**週末去戲院的人們,就連看漫威電影的機會都被剝奪,只能被迫觀看《鳴梁海戰》。**

第二部《韓山島》雖然在8年後上映,但勉強才收回製作費和宣傳費,累積觀影人次為700萬人。**《韓山島》比前作有所改進,但仍然不是一部製作精良的電影。**角色們在整個電影中都表現出無法理解的行為和台詞。第一部電影的「強迫」讓觀眾感到疲憊,因此他們沒有進戲院觀看。而即使是那些想看李舜臣海戰的人,在看完之後也意識到這絕非一部好電影。

在觀眾對這個系列產生疲勞感和失望情緒的情況下,續集《鳴梁》在1年5個月後上映。這部電影與前作相比毫無改進,甚至連該系列的優勢——動作場面都出現了倒退。特別是同期上映的《首爾之春》也是一部以歷史事實為基礎的悲劇作品,其完成度和話題性都更高,這使得《鳴梁》更加不受歡迎。

《鳴梁:死亡之海》的製作成本為346億韓元(約2600萬美元),必須售出700萬張以上電影票才能收回成本。目前預計將損失超過100億韓元(760萬美元)。與好萊塢電影動輒投入1億美元的成本相比,這不算太大的損失,但考慮到韓國市場的規模,這堪稱票房災難。**

评论0